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 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
  • 操作說明操作說明
  • 關於我們關於我們

 

操作說明

首頁

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提供多元檢索途徑,首頁設計三大檢索區塊:「關鍵字檢索、進階檢索」、「棲息環境分布檢索」、「外型、功能、物種分類檢索」。


 

searchbar2

關鍵字檢索、進階檢索

關鍵字檢索:於搜尋列鍵入關鍵字即可查詢。

進階檢索:點選搜尋列右側「+」按鈕,展開多項目之下拉式選單進行複合篩選。  


 

banner

arbanner

biobanner

選擇檢索項目

因應資料庫收錄現生貝類與考古貝類之特性,得僅檢索「現生貝類」、「考古貝類」,或二者皆選。被點選者亮起藍色。 區塊底圖則依檢索項目切換。


 

棲息環境分布檢索

貝類棲息環境分為「陸地」、「潟湖紅樹林」、「潮間帶」、「淺海」與「深海」五區,點擊任一區塊連結至該棲息環境檢索結果頁。


 

shape

外型檢索

貝類所屬的各個綱,都有不同外型分類。透過辨識貝殼的形貌,點擊相應之形狀圖示,搜尋貝類標本資訊。


 

功能檢索

貝類除具食用性,亦能製成各類用具。依據考古遺址出土貝類的使用功能,區分為「生活用具」、 「生業工具」、 「車馬器」、 「宗教、禮儀用器」、 「服裝、飾品」、 「其他」,共六類。


 

biology

物種分類檢索

物種分類檢索依據生物學分類以階層圖呈現。
物種名稱後方橢圓框內數字為標本數量,藍框指現生貝類、橘框為考古貝類。

searchresult

檢索結果

檢索頁面上方地圖,顯示符合檢索條件的貝類採集地、出土遺址位置。另可針對物種(現生貝類)、出土遺址(考古貝類)進行再檢索。 

  

Collectioninfo2 詳細資訊

頁面包含貝類影像、分布地圖、物種資本資料、藏品資訊、對應標本。

分布地圖:顯示所屬遺址、採集地位置。
物種基本資料:提供貝類的生物學資訊,如學名、棲息環境等。
藏品資訊:記述發掘資訊(考古貝類)、採集資訊(現生貝類)、收藏資訊等。
對應標本:呈現同一物種對應之現生貝類或考古貝類。

gis

分布地圖詳細資訊

點選分布地圖跳轉至「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可進一步查詢特定遺址、海域的貝類資訊。

關於我們

本系統為生態考古研究議題研究所需而建置,提供本所所藏考古發掘中常見的貝類或貝器遺留比對研究之用。除了收錄考古出土的貝類遺物或生態遺留之外,比對的現生貝類標本主要來自本所退休研究員鍾柏生先生長達40年的收藏,其標本蒐集分布的地點主要於臺灣近海區域。

透過貝類標本數位化,不僅提供考古學者相關研究素材,同時保存珍貴的海洋資源,結合本所典藏的考古出土貝類遺物的展示,使用者可瀏覽臺灣周邊海域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豐沛之貝類物種生態,傳達環境永續經營之理念。

除了友善檢索功能,另藉由分布區域、依外形檢索、依功能檢索及依物種分類檢索,提供多樣化的搜尋方式,與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提供古今貝類分布之空間資訊。

本系統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與本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計畫項下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合力建置,介接本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中考古出土貝類資訊,亦持續建置臺灣周邊海域的現生貝類標本,至109年初已收錄超過160類物種。


資料授權

感謝以下收藏家授權提供現生貝類標本

鍾柏生

緣起 

  民國106年6月。筆者從文物陳列館出來,遇見李匡悌先生。他問筆者是否願意建構臺灣地區貝類資料庫。筆者多年以來從事臺灣貝類調查,也每年都寫臺灣貝類分科論文1,思索之下同意接下這份工作。於是開始構思如何建造這個頗為可觀的網路資料庫。 

  其實在若干年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邵廣昭、彭鏡毅、吳文哲、巫文隆主持下,動員相當多學者調查研究臺灣物種多樣性。多年來的努力,發表了《2008台灣物種多樣性 II. 物種名錄》、《2010臺灣物種名錄》及《臺灣貝類電子圖典》(後簡稱圖典)。前兩者是包括臺灣大部分生物物種。後者是限定於臺灣貝類。我們閱讀《圖典》資料庫特色,有一段說明如下:「(2) 整合中央研究院臺灣貝類資料庫293科,共3396種臺灣本土貝類完整內容,300多則貝類專有名詞圖說,提供線上即時詮釋功能,涵蓋面積最廣。」但是使用者使用後發現,最主要的缺點圖版偏少。要確定資料可用性的基礎是圖版要多。為了要彌補數位資料庫的基本需求。所以有另起爐竈。 

  新起的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的內容,首先列有分類的項目,貝類分類近年來變動甚大。資料庫儘量根據新的分類。然後種名(拉丁學名及中文種名)、圖檔、及基本資料說明,如:產地、棲息地、標本的來源,此來源包括,標本的提供者、收藏者及如何得到此標本者等,或者僅有圖檔則說明圖檔的檢索書籍、資料和網路。因為標本的鑑定,有其難度。所以標本的圖像,單殼貝至少有正、反面照片及其他角度的照片;雙殼貝則有裡面外面照片。有必要時加側面或殼頂照片。因為貝殼表面結構及雕刻面為鑑定要件,所以照片至少可放大百倍才能顯示細部構造。 

鍾柏生先生 筆 

109年夏 

註1:貝類論文著作目錄

賴景陽


柯富鐘


何清輝


陳景林


李春福



聯絡信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系統維護廠商:聖傑國際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Loading...
  • 現生貝類
  • 考古貝類
分布

陸地

山區、樹林、平地、河川、溪流、湖泊與水田等。

潟湖、紅樹林

潟湖潮間帶、潟湖、紅樹林的枝葉及泥攤。

潮間帶

汽水域、高低潮線間的海域。

淺海

潮間帶以下,海平面300公尺以上,可透光的海域。

深海

海平面300公尺以下,不透光的海域。

依外型檢索
依功能檢索
依物種分類檢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