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民國106年6月。筆者從文物陳列館出來,遇見李匡悌先生。他問筆者是否願意建構臺灣地區貝類資料庫。筆者多年以來從事臺灣貝類調查,也每年都寫臺灣貝類分科論文1,思索之下同意接下這份工作。於是開始構思如何建造這個頗為可觀的網路資料庫。
其實在若干年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邵廣昭、彭鏡毅、吳文哲、巫文隆主持下,動員相當多學者調查研究臺灣物種多樣性。多年來的努力,發表了《2008台灣物種多樣性 II. 物種名錄》、《2010臺灣物種名錄》及《臺灣貝類電子圖典》(後簡稱圖典)。前兩者是包括臺灣大部分生物物種。後者是限定於臺灣貝類。我們閱讀《圖典》資料庫特色,有一段說明如下:「(2) 整合中央研究院臺灣貝類資料庫293科,共3396種臺灣本土貝類完整內容,300多則貝類專有名詞圖說,提供線上即時詮釋功能,涵蓋面積最廣。」但是使用者使用後發現,最主要的缺點圖版偏少。要確定資料可用性的基礎是圖版要多。為了要彌補數位資料庫的基本需求。所以有另起爐竈。
新起的臺灣近海區域貝類資料庫的內容,首先列有分類的項目,貝類分類近年來變動甚大。資料庫儘量根據新的分類。然後種名(拉丁學名及中文種名)、圖檔、及基本資料說明,如:產地、棲息地、標本的來源,此來源包括,標本的提供者、收藏者及如何得到此標本者等,或者僅有圖檔則說明圖檔的檢索書籍、資料和網路。因為標本的鑑定,有其難度。所以標本的圖像,單殼貝至少有正、反面照片及其他角度的照片;雙殼貝則有裡面外面照片。有必要時加側面或殼頂照片。因為貝殼表面結構及雕刻面為鑑定要件,所以照片至少可放大百倍才能顯示細部構造。
鍾柏生先生 筆
109年夏
註1:貝類論文著作目錄